幻灯四
幻灯三
幻灯二
幻灯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服务搜索 > 在线访谈 >
戏剧性的转折:偶得MK46让我国鱼雷研制走上了欧

1978年10月9日这天一早,海南省一支由几艘渔船组成的捕鱼小队,正在西沙群岛附近海域开展捕捞作业,当渔民们像往常一样收网时,发现有一网鱼非常的沉重。但大家还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它拉了上来,当渔网打开时,所有人都惊呆了,里面竟然有个类似导弹的大铁家伙。

戏剧性的转折:偶得MK46让我国鱼雷研制走上了欧美路线

 

勤劳的中国渔民

渔民们中有一人见多识广,认出那是一枚鱼雷,又见上面全是英文字母,知道是外国货,他们意识到此物非同小可,立即冒着生命危险将这枚鱼雷送到了我海军三亚基地。

海军官兵惊喜的发现,这居然是一枚保存完好的美制mk-46鱼雷,它可是美国最新的轻型鱼雷。当时我国的鱼雷技术非常落后,连在研的“鱼3”鱼雷最大速度都只有35节,而美国1976服役的落杉矶级核潜艇水下航速却达到了32节,也就是说美国核潜艇与我国鱼雷的速度相当,鱼3对落杉矶级实际上几乎构不成威胁,而MK46鱼雷的巡航速度为40节,追击时的冲刺速度可达45节,制导系统方面,MK46更是比鱼3先进差不多一个时代。

这个MK46鱼雷的样品对当时的我国而言简直就是无价之宝,这几个渔民在不经意间为国家立下了大功,他们不仅获得了巨额奖励,还受到了表彰。

戏剧性的转折:偶得MK46让我国鱼雷研制走上了欧美路线

 

我国数量庞大的远洋捕鱼船队

那么如何充分利用这枚珍贵的样品呢?首先得拆解才能进行深入的研究,于是这枚MK46鱼雷迅速被拆分为零件状态,全国各地的相关科研院所都被动员起来,它们都根据自己的专业,获取相应的部件拿回去潜心研究。这我国八十年代关于MK-46及其相关技术的文献突然多起来的主要原因。

但现代鱼雷高度复杂精密,作为美国新一代轻型鱼雷,MK46更是如此,对于只有早期苏式鱼雷仿制经验的我国而言,它无疑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因此,相应的仿制型号“鱼7”直至1984年才进入工程开发阶段。但后来由于国内基础薄弱,又卡在了导引头上面,好在我国于1987年采购了意大利 的A244S鱼雷,据称还获得了部分技术,这对鱼-7导引系统的研发提供了不少帮助。经过艰苦努力,最终于1994年,在获得样品16年后,鱼-7宣告研制成功,随后转入量产,批量装备部队。虽然我国仿制的MK46属早期型号,现在看来性能很一般,但说它使我国的鱼雷技术提升了20年却毫不夸张。

MK46对我国鱼雷技术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制导系统方面。MK46是最早采用数字计算机的自导鱼雷,也就是说它可以按照预定的程序搜索目标,发射后,MK46先是以45°角下潜接敌,到达预定深度时,按蛇形(主动自导)或环形(被动自导)方式搜索,捕获目标后,用主动自导方式转入追击,如目标丢失则重新进入蛇形或者环形搜索状态,直至重新发现目标或燃料耗尽为止,这种主被动联合声导模式非常先进。反观我国,当时即使是在研的鱼3用的也只是单一的被动声自导手段,对目标辐射的噪声有很强的依赖性,很容易脱靶。

戏剧性的转折:偶得MK46让我国鱼雷研制走上了欧美路线

 

MK46的主被动联合声自导方式在当时非常先进

二是动力方面。MK46也是世界上第一种热动力鱼雷,它采用了往复式外燃活塞发动机,燃料为单组元“奥托”II型液体混合推进,这不但使推进效率有很大提升,燃料能量密度也很高,能够获得很大的速度和航程优势,燃料生成的燃气不仅能推动鱼雷前进,还可用作鱼雷制导系统的能源。此外,燃料泵还有双速控制机构,增强了对目标的搜索攻击能力。

戏剧性的转折:偶得MK46让我国鱼雷研制走上了欧美路线

 

Mk46鱼雷的结构

三,鱼7不但是我国舰船标配的鱼雷武器,还成了我国反潜飞机的空投鱼雷。相比直径达400毫米的苏式空投鱼雷和速度偏低的白头鱼雷,鱼7有很大的优势。它虽然只有324毫米的直径和234.8公斤的重量,但却采用了空心聚能装药战斗部,它爆炸后产生的金属射流可以轻易地贯穿潜艇的双层壳体,并炸出一个直径10公分左右的窟窿。

戏剧性的转折:偶得MK46让我国鱼雷研制走上了欧美路线

 

鱼7的三联装发射装置

四,鱼7的仿制成功还解决了鱼8反潜导弹的战斗部问题。鱼8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05研究所昆明分部研制,于2002年立项、2006年就完成了试验定型,批量装备054A型护卫舰。此时,我国才算是真正吃透了MK46鱼雷的技术。

戏剧性的转折:偶得MK46让我国鱼雷研制走上了欧美路线

 

垂直发射的鱼8反潜导弹

五,对我国鱼雷的发展起到了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鱼7采用模块化舱段结构,各部件易于互换,不但提高了可靠性和维修性,还为改良老旧鱼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我国在研仿MK46鱼雷时取得的突破,尤其是主被动联合导引头、“奥托”II型燃料等核心技术,为研制新型的鱼5线导重型鱼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这个意外收获,也成了我国鱼雷发展史上的转折点,自此以后,中国鱼雷的研制义无所顾的走上了更加科学的欧美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