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四
幻灯三
幻灯二
幻灯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五项公开 > 重点项目 >
大国的博弈:1996年台海危机对中国是利是弊?

1995年5月22日,美国国务院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正式宣布允许李登辉前往美国进行访问。

李登辉赴美后,更是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发表政治性极强的讲话,宣传“台独”目的不言自明。

为了震慑台独势力,从5月起直到第二年3月,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和军事行动来进行应对。7月试射了第一波东风15导弹、8月出动飞机舰艇进行攻防演练、96年3月更进行了第二波强度更大的导弹试射活动。

美国也作出应对,先后派遣两个航母战斗群进入台海附近水域,军事对抗程度骤然上升,达到顶峰。

经过不断博弈,到1996年3月25日,危机最终告一段落。中国宣称在台海附近地区进行的军事演习结束,随后几天,美国两艘航母各自返回基地,标志着台海危机的正式结束。

大国的博弈:1996年台海危机对中国是利是弊?

 

对这次危机,许多人认为这是“武统”的最好机会,却因美国的干涉而失去了,让无数人引以为憾。

事实上就当年两岸军事实力对比来看,如果武力攻台,纵然美国不直接介入,只需提供足以让台军支撑下去的支持,中国都将进退维谷。

排除美军,简单分析一下当年两岸三军的实力对比。

当时台湾的F16还没有到货,我军的苏27和歼八-2面对台湾数量不多的IDF战机能较轻松地取得制空权;海军虽然还只有1艘052驱逐舰,但各型051舰面对台军的阳字号驱逐舰和诺克斯护卫舰也占据优势,经过一番战斗取得制海权问题不大。

不过陆军就有点问题,当时的79式坦克并不足以对抗台军的勇虎坦克,而且台湾还装备了AH-1“眼镜蛇”武装直升机,这种直升机刚在不久前的海湾战争大显身手,横扫伊拉克坦克而无一被击落。

而且限于运输能力的不足,我军难以投送足够兵力上岸。

这并不是说我陆军不是台军对手,而是意味着登陆的陆军难以迅速推进,战局将在一定时间形成僵持。

大国的博弈:1996年台海危机对中国是利是弊?

 

攻台最重要的就是速战速决,迟则生变。

如果形成这种局面,美国正好坐收渔翁之利。暗地里能搞多少小动作就不说了,设想一下,它只需派航母封锁海峡,那我们是打呢,还是不打?

要打,意味着和美国开战。当时苏联已倒,美国称霸全球,我们不论国力和军力和美国都是相差悬殊,结果谁能承受?不打,登陆部队还在前方苦战,要置这些勇士于何地?

客观而言,96年的台海军事行动,更多是为了震慑台独势力,打消克林顿政府的幻想,让美国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并不意味着要对台湾动武。

“武统”是建立在国力和军力的基础上的,由于国力所限,当时我三军实力不尽如人意,无法达成期待的战争目标才是真正原因。90年代的国力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如久攻不下,后果相难以预料。

大国的博弈:1996年台海危机对中国是利是弊?

 

但许多人光注重军事对抗的表象,认为演习就意味着进攻,更为“错失”机会而遗憾至今。

这种认知其实是失之全面的,须知军事行动只是政治的延伸,能否达到政治目的才是关键。

事实上,只需稍作审视之后的中美及美台关系,就能看到演习所造成的影响。

先看美国的对华政策。

这一次的台海危机,对克林顿政府和美国国会起到了一种强烈的决定作用。

在危机之前,冷战结束后的中美关系并不稳定,处于一种波动的状态。

克林顿上台以后的主要对华政策是:沿袭对华制裁,推行强硬外交。

在此期间,1993年7月的“银河号事件”、1994年10月的“黄海对峙”,都是其政策的反应。因为苏联的解体,让美国认为中国在冷战后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动中地位将持续下降。对付中国只需通过制裁,就能将中国变为第二个苏联。

台海危机中国的行动让整个东亚风声鹤唳,日本、韩国都担心不已,这让美国意识到,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中国,必须稳定中美关系。

克林顿政府开始认真思考对中美关系进行调整。

大国的博弈:1996年台海危机对中国是利是弊?

 

危机结束后不到两个月,美国就开始了这种调整。

1996年5月13日 ,美国国防部部长佩里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强调了两国军方实行接触的重要性。

他在演说中说:中国是一个世界大国 ,我们与它有重要的共同利益 ,也有强烈的分歧 ……我们相信 ,事关战略意图时 ,接触几乎总是比漠视要好。

16日,克林顿也发出了明确信息。他在美国亚太裔名人聚会上的讲话上说:

我希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我承认一个中国的政策。我希望我们两个国家间增进了解。我意识到 ,我们哪个国家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 而且我们对将来会是什么样都有很大的发言权 ,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工作以求相互了解 ,并合作共事。这就是为什么我要致力于保证延长中国的最惠国待遇 ,为什么我要建立一种更好的关系。

这也就是克林顿政府此后的“对华接触”政策。

大国的博弈:1996年台海危机对中国是利是弊?

 

5月17日,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又对克林顿的话做了一番详细阐述,他讲话的场合是在外交政策委员会、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亚洲协会的聚会上,讲话比较长,不过摘录个开篇就能体会到基调:

毫无疑问,与中国的关系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的未来对于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安全和繁荣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美国与中国有着许多共同的利益 ,只有当两个国家以建设性的、公开的方式对待对方时才能服务于这些利益。通过使中国更深地融入国际体系 ,我们就能确保中国发展成国际社会一个强大的和负责任的成员 ,这将增进我们的以及中国自身的利益。

美国国务卿的分量大家都知道,克林顿政府对华政策的转折点,就是克里斯托弗的这次讲话了。

它表明 ,经过三年多的犹豫、彷徨和反复 ,克林顿政府已经对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取得了一个初步的共识 ,已经下了决心要改善中美关系。

大国的博弈:1996年台海危机对中国是利是弊?

 

此后,中美间的往来开始密切起来。

7月6日,美国国安助理莱克访华,恢复了中美的战略对话。之前,这种对话自1989年起就被中断了。

莱克访华之后 ,中美关系出现了持续改善的势头,两国之间的高层互访不断,那势头就如同中美关系刚刚正常化后的1979年和1980年。

1993年9月,克林顿正式签署了旨在扩大对华接触的题为“行动备忘录”的对华政策新方案。

新方案的问世,标志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第一次较大幅度调整,此后成为克林顿政府的主要对华政策。

从危机之后看,中美关系是不退反进的。

大国的博弈:1996年台海危机对中国是利是弊?

 

再看美台关系。

从这次危机里,美国意识到了台湾问题的敏感性,从而采取了更加谨慎的态度。

美国向台湾发出明确信息,台湾不能突破“一个中国”的框架,不能谋求单方面改变两岸关系现状。

3月底,台湾官员来到华盛顿商谈新的军售,克林顿政府没有批准。

美军两艘航母返回基地后,美国向台湾施加压力,促使其取消了原定4月在马祖进行的射击演习和5月举行的“汉光12号”三军实兵对抗演习。

美国政府官员私下清楚地告诉台湾官员:不要以为你们有一张空白支票,不论你们做什么我们都会支持。(塔克《美国外交官和中美关系》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01年)

美国国防部长助理傅立民也写道:

克林顿政府必须铸造一个前后一贯的对华政策 ,并说服国会不要破坏它。我们必须提醒台湾 ,它没有一张用美国人的血来填写的空白支票。

随后,美国学者开始提出“有限介入”的设想。这个设想有几种说法,但目的都是在两岸进行过渡性安排,来避免军事冲突,保证台海稳定。一些美国官员也支持这个设想,比如助理国务卿罗思。不过这个想法有点一厢情愿,过于从美国主观角度出发,大陆既不能接受,台湾也表示反感,所以最后不了了之。

大国的博弈:1996年台海危机对中国是利是弊?

 

另一方面就是给李登辉发放访美签证这件事情上。

在这件事上,原先是白宫否决了美国国务院的主张,国务院对此本就有不满。

为防万一,美国国务院通知过台湾,李登辉的访问和讲话必须是私人性质、非政治性的。美国官员告诉“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代表鲁肇中,李登辉不能举行记者招待会 ,或进行其他的政治活动 ,在机场不能有挥舞旗帜的欢迎 ,他在康奈尔大学的讲话也是非政治性的, 美国政府官员将不去会见他。

鲁肇忠点头称是,李登辉曾在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鲁称李的讲话只是他对他在康奈尔生活的回忆。美国务院认为得到了台湾的保证,结果李的讲话高度政治性,这让国务院感觉上当受骗,对李登辉印象分大减,产生了不信任的感觉。当初负责通知鲁肇忠的副国务卿洛德从此拒绝再见鲁。

台湾为达到自己目的,又通过游说美国国会向行政当局施加压力,这种做法又在国安委员会和国务院中引起反弹,让他们对台湾的要求更不情愿。用一些台湾学者的话说 ,李登辉访美后 ,台湾当局与克林顿政府“渐行渐远”。

1998年,克林顿访华,他在上海公开阐述了对台政策的“三不”主张,即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一中一台”、“两个中国”、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必须由主权国家参与的国际组织。这是美国总统第一次以公开方式不支持台湾独立,让台独势力大为震惊。

大国的博弈:1996年台海危机对中国是利是弊?

 

当然,影响是多方面的,有利也有弊。

自80年代起,台海局势趋向缓和,美国认为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很小,美军方除了一些应急措施外没有更多准备。此次事件后,美国意识到在台海仍有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列入了他们考虑之中。

这具体表现在此后美国军方与台湾军方不事声张地加强了关系,其中包括武器销售、培养台湾军事人员和派专家组对台三军进行军力评估等。

除此还有美国开始在东亚部署“战区导弹防御计划”,目的也是对我形成遏制态势,这让中国所处的东亚局势变得严峻起来。

另外,美国政府中也不乏强硬分子,中国在台海危机表现出强硬的军事和外交立场,也让这些亲台势力强化了政治资本。

这样,美国国会中亲台的议员就有了更大发言权,他们开始以此来谋求自己的政治资本,弱化白宫的权力。比如1998年3月和7月,美国参议院赫尔姆斯等人先后发起两份议案,支持台湾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克林顿政府的决策产生了不小压力。

大国的博弈:1996年台海危机对中国是利是弊?

 

这次危机里,美国当然也不是没有收益。

派遣两个航母编队的行动,让克林顿政府获得了日本、韩国等国家对其危机决策能力的肯定,同时维持了美国在亚太地区霸主的地位。

美国以中国的军事演习和庞大的军费开支为借口,让它可在冷战结束后重新号召东亚盟友加入到遏制中国的体系中,也使得它能继续维持在东亚地区的军事力量存在。

不过总体而言,对中国影响是利大于弊的。

中国经济保持长期高速增长,凸显了自己的影响力,促使克林顿政府拥抱对华贸易,也为自己加入WTO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反过来看,当初美国派遣两个航母编队对我们也是极大刺激,促使国力上升后加速各军种装备现代化。

如今,随着中国国力的加强,美军方与台军方的联系也无法改变两岸实力一边倒的局面。国力的提升带动军力提升,随着如今中国三军实力的不断加强,96年那种骑虎难下的推演再也不会出现。

时代不同了,现在即使美军再想干预台海事务,也越来越感觉到力不从心。

不止一次,中国潜艇悄无声息地在美军航母附近海域主动浮出水面,而航母编队并无察觉。

大国的博弈:1996年台海危机对中国是利是弊?

 

2016年,南海逼退了美军双航母战斗群;2021年1月,接近台湾的美国航母战斗群受到大批解放军战机的模拟攻击。

这是中国发出的警告:美国航母编队随心所欲的日子已经结束了。

大国的博弈:1996年台海危机对中国是利是弊?

 

如今台湾与我们实力早已不在一条水平线上。我们更希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也从未放弃“武统”的手段。为了台湾,中国是可以血战的,祖国一定要统一,这是绝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