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一直以来,我国奉行着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的原则,核武库规模一直维持着最低限度。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做出的判断,我国核弹头数量仅为300枚左右,不足美俄的十分之一,这也是长期以来美国不把我国核力量放在眼中的重要原因。在美国看来,中国核弹头数量本身较少,再加上能打到美国本土的导弹更少,在阿拉斯加以及西太平洋分别部署陆基、海基反导系统就能足以应对中国的核导弹。
为了拥有有效的核反击能力,我国就必须拥有性能足够优秀的洲际弹道导弹。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受我国的地理位置以及国际环境影响,我国是世界上所有核大国中对战略导弹性能要求最苛刻的国家。
首先,我国对洲际导弹的生存能力要求最强。我国周边强敌环伺,其中美国在西太平洋部署了大量的海空军力量,时刻窥视着我国内陆的战略目标。我国奉行着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就必须保证核力量在敌方首轮核打击后的生存能力。井式发射的DF-5A/B洲际弹道导弹虽然威力巨大,但是在敌方首轮核打击下生存能力很低,这也是我国为什么会致力于研发顶尖的陆基公路机动式洲际弹道导弹的初衷。
其次,我国的洲际弹道导弹的突防能力要求最高。对于我国而言,要想对美国形成核威慑能力,北极路线是洲际弹道导弹最优的飞行路线,因为这个路线距离最短,能携带更多的分导式弹头。然而,美国在阿拉斯加部署了数十套陆基反导拦截系统,专门针对北极方向来袭的弹道导弹,这就要求我国洲际弹道导弹能够有效突破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具备强大的突防能力。突防能力需要洲际导弹具备机动变轨能力以及携带众多诱饵弹头能力,难度很大。
最后,我国洲际弹道导弹需要射程最远。对于核打击环境而言,我国地理位置存在先天的劣势。美俄两国因为地理位置优势,洲际导弹只要超过10000公里就足够了,在这个距离上,美国的洲际导弹基本上就可以覆盖我国全境。而对于我国而言,要想覆盖美国全部的50个州,就要求洲际导弹的射程必须达到14000公里。在我国DF-41导弹出现以前,我国的各型DF-31导弹都不能有效覆盖美国全境,急需一款射程大幅超越DF-31AG导弹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
基于以上的战略环境,我国研发了DF-41型洲际弹道导弹。
首先,从生存能力来看,DF-41洲际弹道导弹采用了车辆机动发射方式,配合伪装手段,可以大幅降低被发现的概率。采用了我国新型的车辆底盘,发动机布置在了底盘之下,重心很低,不易发生侧翻事故,底盘采用了8根车轴,能通过我国绝大多数的公路及桥梁。目前,我国公路里程已经超过了500万公里,DF-41导弹可以做到行驶到哪里就能在哪里发射,生存能力大幅超越固定井式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此外,DF-41洲际导弹采用了三级固体燃料发动机,准备时间仅需几分钟,敌方根本没有任何的反应时间,提升了生存能力。
其次,射程和载荷较DF-31导弹有了较大提升。最初版的DF-31导弹用的是钢制发动机壳体,射程在8000千米左右。而DF-31A导弹将第二级火箭发动机壳体换为更先进的结构材料,射程增长到10000千米以上。DF-41洲际导弹采用了高强度、小密度的新型结构材料,大幅降低了导弹结构重量。同时,DF-41洲际弹道导弹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高能固体火箭燃料,拥有更大的推力。这样一来,DF-41导弹弹体更轻、推力更大,保证了其拥有更远的射程以及更大的载荷。据悉,DF-41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达到了14000公里,最大有效载荷超过了1.6吨,可以携带10枚当量为20万吨的热核弹头,或者6枚当量为65万吨的热核弹头,可以覆盖美国全境目标,具有极高的突防能力。
最后,从打击精度上来看,DF-41已经处于世界顶尖水平。一般而言,洲际弹道导弹采用惯性制导+星光制导,由于卫星导航容易受到干扰,只能起辅助作用。惯性制导的核心部件就是激光陀螺仪,其光学元器件的表面粗糙度要求小于0.1纳米,以前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并不具备制造能力。如今,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相关技术已经被攻克,并且国产的激光陀螺仪精度优于欧洲产品,保证了DF-41洲际导弹的打击精度。此外,对于惯性制导的累积误差,需要借助多颗恒星的位置和角度对自身弹道进行修正,这就是星光制导。星光制导的核心部件是星敏感器,而我国在该领域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据悉,借助先进的制导技术,DF-41导弹的圆周偏差率控制在了100米以内,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准。
综合来看,我国的战略环境需要我国拥有性能出众的洲际弹道导弹,继而催生了DF-41型核导弹。目前,DF-41核导弹在生存能力、射程、有效载荷以及突防能力等多项关键指标上已经大幅超越了俄罗斯最新型RS-24“亚尔斯”公路机动式洲际弹道导弹,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现役“陆基战略导弹之王”。